寒露 八月廿九 (2018年10月8日)
硕果累累压枝低,晨起浅滩腾雾气。
寒意渐浓秋渐深,蝉噤荷残虫鸣稀。
佳节重阳在九月,扶老携幼城郊去。
满目枯草与红叶,登高不忘插茱萸。
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寒露时节,气温逐渐下降,与霜降、白露相同,寒露也表示着水汽凝结,同时也昭示着气候开始渐渐从凉爽转向寒冷。
寒露前后,往往也是石榴丰收的季节,农人自古便有俚语“九月九,摘石榴”。同时,寒露也是观赏菊花的好节气,古人尚有雅兴,会饮菊花酒,吃菊花火锅。时至今日,以菊花入菜的雅致烹饪手法,仍有不少大厨承袭效仿。
霜降 九月十五 (2018年10月23日)
霜降日短夜渐长,草木凋零颜色黄。
北境已有冰雪迹,南国始觉秋风凉。
月夜云高雨水稀,松柏青绿傲穹苍。
满目萧条深秋景,待到风起冻三江。
霜降,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。霜降节气预示着残秋将逝,冬日渐近。霜降日过后,天气变冷,黄河流域附近夜晚开始下霜。
霜降是最适合进补的节气,民间曾有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这样的民谚。在泉州等地区,还有“霜降吃丁柿,不会流鼻涕”的说法。
古人对霜降十分重视,在古老的《周礼》中,便有霜降日“祭旗纛”。且“霜”素来有“杀伐”的象征,黄巢便有咏菊名句“百花开时我不开,我花开时百花杀”,用以描述深秋的“杀气”。故而自汉代以来霜降之日,还有“习战射”的节气习俗。
立冬 九月三十 (2018年11月7日)
农事未尽修渠忙,待到明春好插秧。
寒意渐近秋渐远,冬日最盼有艳阳。
屋檐廊下冰霜冷,红泥火炉温酒香。
棉衣棉鞋常备好,此季过后严冬长。
立冬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,也是冬天的一个节气。自立冬日起,水面开始结冰,土地开始渐冻。寒冷的冬天袭来,农人开始休养生息。
自古以来,立冬便是一个伴随着祭祀与燕飨的重要节气。在寒风席卷大地的日子里,古人忙着以“十月朔”、“秦岁首”、“寒衣节”、“丰收节”等活动,迎接冬天的到来。自汉以来,天子向来要在立冬日率领群臣为国祈福,告慰捐躯战士的英魂。而在民间,人们也会因为感激上天赐予的丰收年成,而饮酒、设宴,同时也是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