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 十月十五 (2018年11月22日)
藕塘旧荷尽凋敝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初雪已染江北秀,江南还未添冬衣。
蜀地银杏此地落,满目金黄梧桐雨。
待到明年春分日,枝头盈盈又新绿。
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,一般是公历的11月22或23日。进入该节气,气温逐渐下降到0℃以下,此时阴气下降,阳气上升,而致天地不通;阴阳不交,万物失去生机,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。
俗话说“小雪铲白菜,大雪铲菠菜”。北方地区人们开始为果树修剪枝丫,采用土法贮存冬日蔬菜,以便于后期食用。民间亦有: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的习俗。小雪节气后,人们开始动手做香肠、腊肉,在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开始晒鱼干、储存干粮。
大雪 冬月初一 (2018年12月7日)
长夜漫漫风雪急,晴明朔雪压枝低。
行人踏雪匆匆过,雪落山路更崎岖。
天寒地冻懒出门,缩手更要添冬衣。
苍茫大地一片白,瑞雪丰年征兆吉。
大雪,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,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℃或以下,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,南方有着“雪花飞舞,银装素裹”的美丽画卷。
大雪时节分为三候:“一候鹖鴠不鸣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”此时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,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。大雪是“进补”的好时节,素有“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”的说法。此时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
冬至 冬月十六 (2018年12月21日)
最冷冬至数九天,北风卷地冰雪严。
万物萧条无生景,唯有红梅换新颜。
烹羊宰牛在今朝,啖膻食腥为御寒。
老病添暖渡冬日,孩提欢笑盼新年。
冬至,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或“亚岁”等,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,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在古代民间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古时,在外漂泊的人每到冬至都要回家过冬节。殷周时期,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,相当于春节,由于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日的首位,被称之为“亚岁”。
冬至之后,白天逐渐变长。过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,在冬至这一天,家家户户吃馄饨;从汉代开始,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,吃羊肉及各种滋补食品,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。